技术转移论坛预通知 |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IPTTO: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进入黄金时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量科创企业的企业家是由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博士毕业生转型而来。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生态体系的建立完善,都与区域强有力的促进技术转移宏观政策与环境密不可分。在我国,为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其在“双创”活动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人社部于2019年12月2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37号),对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作出部署,明确了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为科学家创业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转化风险、创业失败率也是困扰科技创业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商业化验证或者说概念验证必不可少

 

技术转移的业务模式已经改变

传统TTO模式的失败。如今,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拥有了技术转移方面的丰富知识。在欧美国家,约四分之三的TTO在亏本,另外14-16%的TTO刚刚实现盈亏平衡。这一“失败”并不是因为这些办公室的低效率,而是因为基本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例如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它在技术转移方面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在他们的1万项技术中,只有77项技术的收益(单项累积值)是超过100万美元。这意味着只有0.77%的技术许可项目是真正商业化成功的。在技术转让办公室(TTO)模式之下,很少有技术创业案例,因为早期TTO鼓励的是知识产权的许可。技术创业更多地是由风险投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主动推动。而近几年,技术创业才是技术转移的真正核心(要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技术转移)。由于大多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知识产权许可或转让不是很适合的模式。研究表明,从高校院所获得的技术,其价值要比技术创业(初创)企业相对成熟完善的技术要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科学家创业背景下,TTO能力建设需要抓紧。大部分TTO不具备吸引投资者选择投资某一具有潜在未来市场的技术的这一能力。初创企业需要新的投资者、企业家、管理团队和新的现金投资,而上述任何一项都不是TTO相对熟悉的技术交易业务。TTO普遍缺乏向潜在投资者、合作方推销技术的能力。而潜在投资人一般不了解技术,他们会投资于有前途的现金流,而不是技术本身。所以他们需要可靠的证据来证明强劲的预期现金流,而绝大多数TTO不具备这个能力。

 

商业模式的多样化趋势。许可证发放(知识产权许可)是技术转移办公室模式最早期时的主要业务,所以很多较早成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叫技术许可办公室(TLO)、而非技术转移办公室(TTO)。但近几十年的进化,这一模式早已经发生变化。在当今的技术转移业务中,上千万入门费(首付款)的知识产权许可交易已经非常少见。当今技术转移新模式更加注重初创企业、技术商业化和经济发展。与十几年前相比,技术转移行业和产业界之间的渗透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TTO专注于许可(国内还包括转让),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TTO更多的关注于技术创业(初创企业),平均每天有2-3家初创公司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创建。也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采取新的措施,如专利货币化、建立更为高效的交易平台、引导校友资源众筹(推进技术商业化)等等

 

科学家创业符合当前技术转移规律

早期科技成果需要进一步培育,而具有成熟市场的企业主体对此兴趣不大。科技供给与市场激发,都可以作为创新源泉。而大部分突破性的创新,还是来自科技侧。创新偏偏又充满着风险,因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并不会选择进行技术创新。即使选择了技术创新,企业也只能从短期、中期的商业收益、风险把控角度进行筛选。这种“过滤”机制下,只有少量科技成果胜出。


不依靠初创企业,大量科技成果无法转化。大多数大学科技成果,其商业价值或潜力尚不够。正如前面所言,这些早期科技成果一般不会被具有成熟市场的企业看重,从而更适合初创企业(因其本身具有探索潜在新市场的冒险精神)。AUTM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M国研究型大学和机构收到了19827项发明披露,签署了5109份许可(占披露的25.8%);这意味着,74.2%的公开发明未对外实施许可。大量的早期成果,仅仅依靠企业的“技术需求”,是不会走上商业化之路的


对大学而言,技术许可给科学家创业,收益更加可观。研究表明,1980年至1998年间M国成立的大学初创企业中有70%在1998年仍在运营,大学创业公司成功率远远好于非大学创业公司的成功率。斯坦福大学OTL在2009年的一项数据给出了一个结论,基于“大项目”而言,大学创业公司给大学带来的经济价值是许可给非初创企业所带来经济价值的6.4倍。(前提:要有完善的机制)

 

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潜力?
技术商业化验证!
概念验证!

 

降低风险、提高潜力,发明评估与概念验证不可缺少。早期科技成果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本质上是风险较大的。因此,一些高校正在启动发明评估(专利申请前评估)与概念验证计划,使这些早期科技成果更加“成熟”,降低潜在投资者的风险、并提高其商业化潜力与可行性。 具体的做法包括:(1)披露后,由TTO评估其潜力;(2)TTO与投资界、产业界广泛联系;(3)高校自我投资设立专款或筹集社会资助资金,支持概念验证计划,使发明更接近市场。当前,不少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发挥早期资本方面的引领作用。例如概念验证资金和其他成果转化资金(基金)的创建。并且随着早期风险资本、孵化器和校园加速器的出现,高校已逐渐有可能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什么是概念验证

什么是概念验证(项目、研究、资金、平台)?概念验证这一提法源自欧美高校或公共部门的概念验证平台或资助计划,旨在为早期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降低风险、验证可行性,并吸引进一步的投资,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阻碍。


中关村这么定义:所谓实验室概念验证项目,是指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内,依托国家各类重点研发专项、已经取得基础研究等成果的项目,为减少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前沿技术项目需进一步开展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概念验证是技术转移机构核心职能之一。科技部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技术转移机构应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协议谈判等基本能力逐步形成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企业管理、中试熟化等服务能力。”。可见,概念验证能力是技术转移机构具备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攻关的服务能力之一

 

各大城市纷纷布局概念验证平台

北京专项支持开展概念验证,最高补助1500万元!2022年6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前两项支持内容即围绕概念验证展开。一是支持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二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详细阅读


上海专项支持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每家每年最高200万元!2021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就指出,要支持专业化机构开展科技评价、概念验证等服务,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鼓励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投资早期科技成果。2021年8月,上海市科委发布《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围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试点3个方向进行专项支持。2022年7月,上海市科委发布《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围绕“科研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培育”提出更为清晰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深圳拟出台概念验证中心资助政策,认定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评估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政策2022年8月,《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指出,概念验证中心是依托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聚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转化要素,营造概念验证生态系统,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新型载体。为进一步加速基础研究成果“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转化,弥补基础研究成果和产业技术产品之间的“断裂带”,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高、周期长、难度大、熟化慢、成本高等痛点问题,畅通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成果向概念产品验证试制和中试成熟产品放大生产的价值实现,夯实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果转化”环节,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设立的概念验证中心或中小试基地进行资助支持。资助方式分为认定资助与评估资助两种,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广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提出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2022年4月,《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出台,该文件指出,探索运营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概念验证中心,对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研究,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

 

杭州将打造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近日,杭州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文件指出:杭州将打造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国内最优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据笔者了解,除了上述知名一线城市之外,在成都、苏州、日照、武汉、石家庄、西安等地(尚未完全统计),也在围绕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概念验证项目支持、概念验证资金设立等方面展开布局。

 

资本开始入局

以高瓴资本为例。九月份,高瓴宣布正式推出“Aseed+”种子计划,单独设立种子投资序列,聚焦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碳中和等重点领域,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00家左右的种子期企业。据悉,高瓴将组建专业化团队,为初创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其中,在创新平台方面。高瓴将联合合作伙伴在北京、上海、苏州、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设立包含中试平台、实验空间设备、创新中心等,构建种子概念验证平台。


“今天的早期投资,已经完成从发现价值阶段到‘发现+创造价值’阶段的转变。投资机构需要真正走到技术和产业的创新一线,与优秀的创业者一起繁荣创新生态、释放创新的价值。我们发起‘Aseed+’高瓴种子计划的初衷,就是希望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以‘共创’的方式,努力为早期创业者提供专业、系统的服务,帮助更多‘种子’绽放更大可能。” 高瓴创始人张磊表示。

 

为什么要“概念验证”

概念验证最早是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地区在实践,近些年法国、德国以及我国的高校院所、相关区域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探索。


降低风险、提高潜力,发明评估与概念验证不可缺少。早期科技成果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本质上是风险较大的。因此,一些高校正在启动发明评估(专利申请前评估)与概念验证计划,使这些早期科技成果更加“成熟”,降低潜在投资者的风险、并提高其商业化潜力与可行性。 具体的做法包括:(1)披露后,评估其潜力;(2)高校与投资界、产业界广泛联系;(3)高校自我投资设立专款或筹集社会资助资金,支持概念验证计划,使发明更接近市场。当前,不少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发挥早期资本方面的引领作用。例如概念验证资金和其他成果转化资金(基金)的创建。并且随着早期风险资本、孵化器和校园加速器的出现,高校已逐渐有可能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概念验证最关键是资金,概念验证资金是一种缺口资金,也称为转化资金、种子前资金。笔者认为,概念验证要完成两项任务:(1)用这笔钱,开展评价!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潜力、商业化可行性;(2)用这笔钱,定向研发!进一步的研发和打造原型、样机,将科技成果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道路上推动最关键的一小步(聚焦商业化与社会应用)。(概念验证的一小步,成果转化的一大步)


有个词叫Funding Gap(资金缺口),国际上技术转移圈子认为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有多个Funding Gap,限制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及降低了早期成果吸引外部投资的可能性。私人资本往往聚焦在产业化阶段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已经很清晰的项目,公共财政往往聚焦基础研究和较早期的应用研究,而在两者之间的阶段即概念验证阶段,存在资金缺口,这就导致大量高校院所产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应用、产品、服务、实践)

不进行概念验证行不行?答案是:如果不进行概念验证,就马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去产业化,其风险巨大的、代价是昂贵的。这也是很多历史经验所证明的。概念验证,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商业化评价和适当进一步研发去消除风险的手段


鉴于概念验证阶段存在资金缺口,导致大量高校院所产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应用、产品、服务、实践)。近一二十年,一些国家、地区开始制定新的公共财政支持计划,支持概念验证研究。来源: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作者 云长)

 

“概念验证”绩效很难评价

正如很难全面评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概念验证”的绩效评价也是个难题。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目前来说量化指标往往是局限于技术转移项目数量、金额、高价值专利转化情况等等。这些指标过于简单,笔者以前也有文章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从两国科学基金委新增成果转化职能,谈公办大学发展指标)。近日相关部委司局下达通知,就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 《通知》指出,新形势下,2018年制定的《指导标准》已不适用,将针对当前问题进行适当修订。《通知》强调,请各建设单位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创新探索。可见,如何评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个需要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同理,“概念验证”的评价也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技术商业化的周期非常长,概念验证还是比较早期的一个环节。

其次,提供“最为关键的概念验证资金”,也只是整个科技成果的产出、转化过程中的一组成环节。

第三,科技成果完成转化团队在处理手上复杂的知识、成果、项目合作与推进情况中,也面临着各种选择,也会导致其手上获概念验证资金支持的项目的不同走向。

第四,数据很难获取。

第五,“讲好这个故事”的动机,会使得评价出现偏差。

 

“概念验证”管用吗?
以欧盟ERC概念验证资助计划为样本

欧盟ERC成立于2007年,旨在提高欧洲科学的质量,是欧盟前沿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ERC于2011年设立了概念证明资助计划,以验证以往由ERC资助的研究项目成果的创新潜力。ERC的概念验证资金主要用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或社会价值主张的早期阶段的活动,例如原型建造和测试、专利申请、市场评估、商业规划和链接到后期的资金。


关于ERC概念验证资助计划的评价,《中国人才》2020年第10期《欧盟对科研人员项目资助的新动向》(作者科技部人才中心张志刚)文中引用了一组数据,“2018年3月21日,欧盟研究理事会发布由独立专家完成的针对PoC机制的实证评估报告《概念验证基金实证评估报告》。评估结果表明:PoC 基金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超过42%的概念验证基金项目至少申请过一项专利,而其他项目只有17%;在衍生新公司方面,有20%的概念验证基金项目凭借其成果创建了新的公司,而其他项目则只有6.4%;在吸引资金方面,PoC项目中有17.3%凭借研究成果签署有技术许可协议,而其他项目则仅有9.3%。”


“概念验证”管用吗?近期,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之一)的费德里科·穆纳里和劳拉·托斯基的论文(2021年发表)进一步给出了答案。费德里科·穆纳里和劳拉·托斯基使用来自欧盟ERC的概念证明项目数据,评估了概念验证公共资金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应用、产生价值)的影响。调查对象涉及4,338个项目(2007-2013年期间授予的项目),对应于4,378个ERC项目,因为它们代表了自ERC概念验证资助计划成立以来所有潜在的申请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三轮不同的召回,以征求对调查的答复。在这样的召回之后,他们收到了2,069份回复(相当于47.7%的回复率)。然而,由于一些PI没有同意使用数据,而且有些答复不完整,最后抽样只包括1,821个答复(答复率为42%)。

费德里科·穆纳里和劳拉·托斯基采用一种工具变量方法,将获得ERC 概念验证资助项目的评估结果与一组申请概念验证项目但没有得到资助的项目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概念验证计划有效地促进了科学发现的价值化,从而支持了概念验证这一资助机制的重要性。


研究还发现,根据科技成果商业化的生命周期模型,在研究人员学术生涯的早期阶段,概念验证资金的影响更大



本文来源:IPTTO技术转移论坛